| 太陽冷知識 
 
 太陽是距離地球最近的恆星,是太陽系的中心天體。太陽系質量的99.87%都集中在太陽。太陽系中的九大行星、小行星、流星、彗星、外海王星天體以及星際塵埃等,都圍繞著太陽運行(公轉)。
 太陽的構成
 太陽從中心向外可分為核反應區、輻射區、對流層和大氣層。由於太陽外層氣體的透明度極差,人類能夠直接觀測到的是太陽大氣層,從內向外分為光球、色球和日冕3層。
 
 結構
 太陽是一個近乎完美的球體,其扁率約為900萬分之一,即是說其南北兩極的直徑僅比東西直徑短10公里。在自轉周期方面,由於太陽並非以固態形式存在,因此其兩極和赤道的自轉周期並不相同(赤道約為25天, 兩極則約為35天),整體平均自轉周期約為28天,其緩慢自轉所產生的離心力,以赤道位置計算,還不到其自身重力的1,800萬分之一。雖然太陽本身是太陽系的質心,大質量的木星使之偏離質心達一個太陽半徑,但所有行星的總質量還不到太陽的百分之五,因此來自行星的潮汐力並不足以改變太陽的形狀。
 
 太陽不像類地行星般擁有固態表面,其氣體密度從表面至中心會呈倍數增長。太陽的半徑計法是以光球層的邊緣為終點,其內部的高密度氣體足以令可見光無法通過,而肉眼看見的是太陽的光球層,在0.7太陽半徑範圍內的氣體占整個太陽總質量的大多數。
 
 太陽的內部並不能直接觀測,因高密度的氣體阻隔了電磁輻射,但仍可透過在地震學中用到的方法,以壓力波來穿越太陽,窺探太陽內部,配合電腦模擬的輔助,人們便可一覽太陽深處。
 
 太陽 Image:Sun SOHO image.jpg
 
 
 觀測數據
 到地球的平均距離 149,597,870 千米
 視星等 (V) -26.8m
 絕對星等 4.8m
 物理數據
 直徑 1,392,000 km
 相對直徑(dS/dE) 109
 表面面積 6.09 × 1012 千米2
 體積 1.41 × 1027 米3
 質量 1.9891 × 1030
 千克
 
 相對於地球質量 333,400
 密度 1411 千克/米3
 相對於地球密度 0.26
 相對於水的密度 1.409
 表面重力加速度 274 米/秒2
 相對錶面重力加速度 27.9 倍
 表面溫度 5780 開
 中心溫度 約2000萬 開
 日冕層溫度 5 × 106 開
 發光度 (LS) 3.827 × 1026 J s-1
 軌道數據
 自轉周期
 赤道處: 27天6小時36分鐘
 緯度30°: 28天4小時48分鐘
 緯度60°: 30天19小時12分鐘
 緯度75°: 31天19小時12分鐘
 繞銀河系中心
 公轉周期 2.2 × 108年
 
 |